歡迎來到 作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作文鑒賞學習網站!
路
不知道我在這條路上留下過多少足跡,但究竟是數不清的;不知道我在這條路上灑下過少回憶,但畢竟是憶不盡的……
在家的這頭與學校的那頭,有一條小路,將家與學校相連,也正是這條路將我的心與童年相連。
這條路并不寬敞,是條羊腸小道,只容一人通過,若你提著東西還得側著身子走過去,像這種路,在今天是極為罕見的。
這條路不知道有多少年的歷史了,兩邊的石壁上早已千瘡百孔,就像老人的臉上寫滿滄桑的皺紋一樣,或許那是歲月留下的痕跡吧。
讀小學時我住在奶奶家,一間六十個平方的房子里便是我生活了六年的地方。一條小路,一間屋子,幾只家雞,足以給我所有童年般的樂趣。
剛上學,讀一二年級,我由爺爺接送回家,一路上歡聲笑語,我總會滔滔不絕的跟爺爺談笑著今天在學校里的趣事。我笑著說,爺爺自然也就笑著應。看著高年級的哥哥姐姐們背著重重的書包,成群結隊的玩在一起,互相談笑著。年幼的我天真的認為長大了便是快樂的。我們走的是那條小路。
稍微大一點,便認為自己長大了,是小大人了,凡事可以自理了,便不叫人接送。另一個原因是總是饞嘴于路邊小攤上的零食,爺爺在時絕不允許買,他總會說:“吃了是會要拉肚子的。”于是,第一次回家時便買了些“吃了會拉肚子”的零食,一路上雖有零食做伴,卻總擔心爺爺會不會突然冒出來訓我一頓。就是這樣一回,走的仍然是那一條路。
上六年級時,便與幾個同學一起回家,雖不會再貪吃路邊上的零食,但在同齡人之間總會聊聊些彼此都感興趣的問題。在那時,我們總是可以在一起談天說地,從秦始皇談到奧巴馬,從還珠格格談到馬英九……就這樣邊走邊說,我走還是那條路。
兒時就是那般童言無忌。不必考慮明天的任務是什么;不必擔憂考試成績怎沒樣;不必煩心作業寫不完……
就這樣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那條道一直陪伴著我,陪我從家到學校,陪我從學校到家。就這樣,它看著我一天天的長大,書包一天天的加重。眨眼間,兩千多日子過去了,正如朱自清先生寫到: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或許,這個問題連著條“年邁”的路也不知道吧。
這條路記錄著太多的風風雨雨;記錄著太多的春夏秋冬;記錄著太多太多數不盡的回憶。
寫到這里我不禁潸然淚下。今天我又踏在了這條小路上,低吟著“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憂愁。看著這幾十年都未曾改變的一切,看著那條小路,望著那座老墻,墻上的老樹根如同回憶般延伸著,伸向那遠在天邊,遙不可及的童年。
那條小路長長,永在我心。
湖南長沙湖南廣益實驗中學初二:唐周樂
敢問路在何方——小談西游記 (字數:1200)
敢問路在何方
——小談西游記
“你挑著擔,我牽著馬……一場場酸甜、苦辣;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這段熟悉的旋律喚起了不少人童年的夢,童年的記憶深處一師三徒在西行路上演繹著不朽的傳奇。沒錯,這便是家喻戶曉的神話傳說《西游記》。
我對《西游記》雖不是十分熟悉,但也粗通毛皮,略知一二:幼時看以原著更改的動畫片,不下十遍;再大些,就開始看電視劇;直至現在,我仍在看古典文學版本的《西游記》。在這里,我就以我個人的角度,小談《西游記》。
本書作者吳承恩,擅長表現人物性格特征,通過各種事件即能使讀者了解人物。我就發表一下我對各個人物的看法。
唐僧身世坎坷,但有勇氣,敢擔當;有一顆仁慈之心;有自己的信仰。在唐太宗挑選僧人欲往西天取經的時候,他首先想到的不是多苦多累。而是懷著對國家對君主的赤誠之心,懷著對亡靈對忠魂的憐憫之情,懷著對如來對信仰的崇敬之感,毅然踏上了西天取經這條艱險的道路。這些都是他心中的佛,是他心中至高無上的信仰。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好壞兩面,仁慈也是。太仁慈也是他的缺點,他一再講所謂的“慈悲”,賢愚不辨,面對孫悟空的好心幾番埋怨。正因如此,才受到西方路上邪魔的一再蠱惑。總而言之,唐僧是一個頭腦迂腐的老好人形象。
孫悟空是本書的主角,他是一個嫉惡如仇的人。帶有一份浪漫主義色彩。他曾攪冥府,掀東海,大鬧天宮。表現出他敢于向權威挑戰的大無畏精神。他在西行路上發揮極大的作用,他每每當師傅遇難,都歷盡艱辛,救師父出來。每次他都是積極想辦法,即使在受到了師父的冤枉,也并無散伙之心,對師父的忠誠可見一斑。但有人說這都是緊箍咒的功勞,非也,非也。在每次妖魔抓唐僧進洞后,他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任妖魔將唐僧吃掉。那么在世上,只有觀音、如來知道咒語。到時推妖魔神通廣大,著實救不出唐僧,又奈他何?由此見,悟空保唐僧是出于真心。此外,孫悟空又天真靈活,詼諧幽默。是古代人理想的化身。
豬八戒是最有喜劇色彩的人物,為本書添加了許多樂趣。豬八戒真是集成了豬的所有特征:好吃懶做、懶笨饞滑。但也本質單純、身粗力大、堅韌不拔,若有用著他時,二話不說,多苦多累也毫無怨言,所以成了眾人喜歡的人物形象。
最后是沙僧,沙僧只用兩個字即可概括:憨厚。在未收他之前,是豬八戒挑擔,而他加入后,就自動接起了挑擔的工作,一挑就是十幾年毫無怨言。讀者在讀《西游記》時大多是孫悟空豬悟能的故事,殊不知在斬妖除魔的時候,沙僧一直默默保護師父,若有妖怪,沙僧也會義無返顧的沖出來。在師徒喪氣之時也會出一兩個好主意。沙僧,《西游記》中最平凡又最不可缺少的人物。
《西游記》除了塑造人物形象之外,更多的是人生哲理,其中給我最大影響的就是“敢問路在何方”,一句很簡單的話語,卻表現出兩種截然不同但有幾分相似的人生哲理。
第一,體現在這個“敢”字。這表現出一股莫大的勇氣,是常人所不及的。唐長老不畏妖魔,天地間一股坦然正氣;三徒眾費心竭力,塵世間一陣君子之風。這就是荀子口中所言的君子之勇。君子之勇,乃為捍衛仁義,不屈于權勢,不顧私利,堅持正義而不屈不撓,為了心中信仰,不惜一切,這就是所謂的君子之勇,是孔子所說的智、仁、勇的統一。
第二,則是在于“路在腳下”。這十萬八千里的路,是唐僧眾師徒一個腳印一個腳印的走出來的。孫悟空曾對豬八戒說:“我的筋斗,好道也是駕云,只是去的有遠近些。你是馱不動師傅,我如何馱動?自古道:‘遣泰山輕如芥子,攜凡夫難脫紅塵’還有那隱身法縮地法,老孫樣樣皆知。但只是師父要窮歷異邦,不等超脫苦海,所以寸步難行。我和你只做得個擁護,保得他身在命在,替不得這些苦惱,也取不得經來。正叫做‘若將容易得,便作等閑看。’”孟子說過:“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意在告訴世人磨難是上天的財富,不要逃避困難。
讀過《西游記》后我得到了很多人生的財富,也養成了愛讀書的習慣。所以我覺得要多讀書,讀好書,才能夠更加的充實自己,為人生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老師點評】:感受不深刻,語言欠流暢
自己的路自己選擇 (字數:50)
[color=#d54d2b][i][b]走下去[/b][/i][/color] [i][i]每個人都有他自己不一樣的人生,當我們內心隱藏著喜、怒、哀、樂時,你是否一直在走?一直走向一條屬于自己的旅途工程碑。讓路 (字數:700)
給它讓一點路,它能拓出整片天空。——題記 記得家后院有一片空地,是我幼時的樂土,可以和伙伴玩耍,可以和小貓捉迷。別院有顆棗樹,悄悄探出一枝樹干,我也毫不介意,因為每到微風吹過,我便坐到棗樹下,欣賞“夕陽漸下,花瓣飄零”的美。 但是唯獨一個,是我絕不允許我的樂土的——那隨地都在,毫無妙趣或是美感的雜草。在我看來,那是毫無用處的,不僅如此,還會吸收我喜愛的花的養分。于是,每年春天,萬物復蘇的季節,我就一點不留情地將雜草除去。 又到春天,棗樹花開,淡淡的粉,令人賞心悅目,我歡悅的欣賞著,突然就瞥到了墻角的一抹綠,又是那叢草!我皺著眉頭準備過去將它清除,媽媽卻伸手攔住了我,“何必那么在意,它也是個生命。”我倔強地扭過頭去,不說話。媽媽嘆了口氣,蹲下身,小心翼翼地將那株草拔出來,“把它的根拔了,就不會再長了。”便悠悠地走了。我竟莫名的有些傷感。 到了夏天,我竟看見有株綠葉伸出了媽媽的窗外,我有些驚異,便過去看看,竟是那株草。它長的那么茂盛,漫出花盆,卷襲整個窗臺,媽媽不厭其煩地修建著,“幸好我沒有養它。”我有些幸災樂禍地想。 隨后我便后悔了。秋季,媽媽的窗臺上大片大片的花開,那窗臺似最好的舞臺,讓美麗肆意綻放。回到我的樂土,那常令我垂涎三尺的棗再也勾不起我任何欲望。滿腦都是那盛開的花。這時媽媽也找到我,在我手上放幾粒種子,說:“我猜你很需要這個。”我看著她的眼睛,握緊了手中的花種,那花種似要在我手中綻放。 來年秋天,我也收獲了大片驚喜。 任何事物,都有它存在的意義,放下絕對,給它讓一點路,讓它有展示的空間,你便會出乎意料,它竟能這么好。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