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作文詞典網(wǎng) , 一個優(yōu)秀的作文鑒賞學(xué)習(xí)網(wǎng)站!
享受寫毛筆的快樂
我原本是不喜歡寫毛筆的。小學(xué)低年級時,我硬筆書法寫得挺不錯的,于是認(rèn)為自己有資本,不將寫毛筆的事放在眼里。原因很簡單:大多數(shù)家長把自己家孩子送去寫毛筆,無非就是嫌孩子寫字太難看太潦草了,才將他們送去改造的,而我根本沒這個需要。可到了三年級放暑假后的一天晚上,我正在吃飯,父親突然對我說:“明天開始去寫毛筆。”我第一個反應(yīng)就是兩個字:痛心。一想到原本可以好好玩的暑假被“興趣班”扯得支離破碎,我心中一百個不樂意。父親在旁邊問我:“怎么,不樂意?”我不敢違抗,連忙回答:“好。”
老師姓高,年近七十,可還是精神矍鑠。他慈祥如菩薩低眉,非常和藹,樂觀開朗。他的性格可以用三個字來概括:致、中、和。他每見到人都是笑盈盈地迎上去,使我們與他沒有距離感。他對同學(xué)的字指出缺陷時從不嚴(yán)厲霸道,總是先指出字的優(yōu)點(diǎn),再婉轉(zhuǎn)地談字的缺點(diǎn)。他向來對我很好。我非常敬重他,愛屋及烏,我因此喜歡上了毛筆。我喜歡楷書的剛正,行書的豪放和隸書的平和。每當(dāng)我提起毛筆時,淡淡的墨香將我緊緊包圍,讓我覺得自己猶如在仙境遨游,飄飄欲仙。
我尤其喜歡行書。行書豪放不羈,既沒有草書癲狂又沒有楷書古板。每當(dāng)我臨摹唐伯虎的《落花詩冊》和黃庭堅的《松風(fēng)閣》時,就沉浸在身臨其境的快樂里。從行書中我悟出了一個道理:人生在世,就應(yīng)該瀟瀟灑灑的過好每一天,少一些世俗的包袱,人生才會更美滿。
我對隸書也鐘愛有加。看著《張遷碑》和《曹全碑》,立馬被里面字形稍扁,筆畫飽和的字體所吸引。看《文化中國》講中國茶文化時,說茶道的境界就三個字:致、中、和。我想,隸書又未嘗不是如此呢?隸書風(fēng)骨之致,筆道之中,意境之和,真是上上品啊!從隸書中我也悟出了一個道理:做人應(yīng)如隸書一般平和淡然,這不正應(yīng)了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嗎?
暑假又到了,我去寫毛筆時再也沒有開始時的抵觸,而是立馬騎車過去,仿佛又將駕臨仙境,與仙人品茶論字,陶醉在書法釅釅的快樂里。
福建泉州泉州三中初二:杜逸琨
我在瞬間享受長大 (字?jǐn)?shù):700)
太陽升起又落下,月亮落下又升起。太陽和月亮似乎商量好了,永遠(yuǎn)也不見面。而時光就在這悄無聲息的日月變幻里匆匆流逝。
日光和月光都是溫暖的。而時光卻是寒冷的。
我也伴隨著“越長大,越孤單”的歌聲長大了。的確,越長大,越孤單,漸漸遠(yuǎn)離了那童叟無欺的時代,就像故鄉(xiāng)》中魯迅和閏土長大后的那一層隔膜,與童年的自己也有了一層隔膜。
盡管是這樣,那時剛覺得自己長大的時候,也是美好的。
“長大”的那天下午,我給媽媽熬了一碗粥,是大米的。
就記得那天。爸爸還在上海,媽媽不知道吃壞了什么東西,胃一直痛,臉色發(fā)白。我叫來小姨一起去給媽媽看病,醫(yī)生只讓媽媽吃清淡的東西。下午,小姨走了,媽媽吃了藥,精神比上午好多了,但還是沒有力氣。所以我說要熬粥,媽媽沒有阻止我,只是坐在旁邊看著我,教著我做。
第一次下廚,我是興奮又緊張的。開一鍋水在火上,在開水的時間里洗好半碗大米,待到水開了,便把洗凈的米放進(jìn)鍋里,煮一會兒之后就一直攪拌。其實(shí)媽媽說不用攪拌的,但我喜歡拿著勺子在鍋里攪拌,發(fā)出叮當(dāng)叮當(dāng)?shù)母杪暋D鞘巧咸鞈c祝我長大的“長大歌”。
米湯熬好了,我盛了一大碗,迫不及待得端到媽媽面前,想得到媽媽的贊賞。
媽媽喝的第一口,我感到自豪,第二口,我覺得幸福,第三口,我知道,我長大了……
那時候長大的感覺,和現(xiàn)在是截然不同的。
那時我覺得我長大了,可以照顧媽媽了,可以做飯了。心里像抹了一層米粥,甜滋滋的,心中是滿滿的自豪。
那天的下午,那個長大的瞬間,是美好的。就像當(dāng)時的晚霞,泛著橘黃色的光芒,給人溫馨、燦爛……
河南宏力學(xué)校初中部九(5)初三:盧宇
享受自然 (字?jǐn)?shù):550)
很久沒有享受自然了,趁著空閑,我來到了遙琳仙境,又一次走進(jìn)了久違了的大自然。
一直以為自然是遼闊的,有深山老林那樣的深邃,有草原那樣的博大,有長江黃河一樣的浩浩氣勢,以為它總是大手筆地?fù)]出一幅幅巨大的場面,卻不曾想過,原來自然也可以鬼斧神工地滴水穿石,任涓涓溪流淌過山林,造化出遙琳仙境這般細(xì)膩的美景。
走進(jìn)這個大溶洞,高高低低長長短短的鐘乳石倒掛在頭頂,腳邊是一支支如雨后春筍一樣的石筍。拾級而上,手邊,腳邊,眼里,面前,盡是各異的鐘乳石。倒掛著的“寶劍”;立在地上層層往上疊的“竹筍”,爭搶著眼球的落點(diǎn)。燈光下,有黃果樹瀑布似的壯麗,那凝固著的鐘乳石細(xì)長地靠在一起,似成了流動的瀑布;看那根長長的石頭,似有九龍盤于其上,且形態(tài)各異,不很像天安門前的華表嗎?那些似龍王,似青蛙,似猴子,一塊塊栩栩如生的石頭串聯(lián)著動聽的故事。我感嘆自然怎能如此出神入化地造就這一片神圣呢?它是一個魔法師,動一動手指,用藝術(shù)家般的手法“雕刻”了這一尊尊令人嘆服的美景。驀然地,一滴水珠落在臉上,溫潤沁涼,好舒服,這莫不是大自然送我的禮物嗎?
經(jīng)過多少年,才有了這樣的奇妙?欣賞著這美不勝收的景致,不禁開始驚嘆自然神奇的力量。
若不是這種力量,哪有桂林山水甲天下?若不是這種力量,又怎會有小橋流水人家的愜意?因?yàn)樗?mdash;—大自然,有了江南的柔媚,朔方的豪邁。
獨(dú)行在“籬落疏疏一徑深”的小路上,蕩舟在“白銀盤里一青螺”的洞庭上,享受唯有自然才有的寧靜,體驗(yàn)自然帶來的悠遠(yuǎn)和曠朗,品味自然的清新甜美,豈不快哉?
享受親情 (字?jǐn)?shù):1000)
和大多數(shù)人一樣,我有一個溫馨和睦的三口之家。爸爸、媽媽和我,像一個桌子最少要有三只腳才會平衡一樣,大家齊心協(xié)力,互相幫助,誰也離不開誰。不信,你瞧…… “哎喲,怎么回事啊,一個蛋都煎不好,我來。” “不,我要學(xué)。” “我來先煎一個給你看啊!” “好啊。……哦,是這樣,好,我上。” 我今天一共煎了三個荷包蛋。我只曉得吵這個菜,每次我煎蛋,要不只煎一個,專給自己吃,要不就煎三個,全家每人一個。 “吃飯了,你爸呢?” “你問我,我問誰?” “嘭……”。 “我回來了。” “說曹操,曹操就到啊!” 如果爸爸不在家,我們話也少了,笑也少了,菜也少了,哪還有親情。 “那是什么,一個黑餅?今天吃這個!” “這是我的第一件作品,怎么,技術(shù)不錯吧!?” “哈哈……” 我知道爸爸在譏諷我,但我只能打腫臉來充胖子,誰怪我平時不多學(xué)呢。我真的很懶,不象我的爸爸,他不但會判案子,還很會寫文章,三十多歲就發(fā)表了三百多篇詩歌、散文、論文和新聞稿,菜也會吵,球也會打。原先還是一個體育愛好者,喜歡看足球賽,特別是他中長跑很棒,高中時他在縣城沒有對手,最后跑到市里去了,高考還加了20分。我一直很佩服他,可我就是懶。 晚飯后,我要做作業(yè)了,可是,我遇到了一道難題。 “這怎么做啊?爸爸。” “自己想。” “我想了很久了。” 這時,媽媽出面干預(yù)了。 “你又看電視,這是輔導(dǎo)兒子的工作時間。” “好不容易一個雙休日,不休息還干嘛。” “不要看球賽了,兒子的事要緊。” “中國隊(duì)的啊!” 爸爸可是一個十足的足球迷。 “不要浪費(fèi)兒子的時間啊!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你就幫他看看吧!” 我想,大救星來了。 終于,爸爸幫我做出了難題,他又去看足球賽了。 晚上九點(diǎn)半,爸爸看完了球賽,走進(jìn)了臥室。喜歡看生活片 的媽媽正在看電視。我們?nèi)齻€經(jīng)常爭電視頻道,我爸爸愛看足球賽和功夫片,我呢,喜歡看動畫片和功夫片。現(xiàn)在好了,我家有兩臺電視機(jī)了,可以少破幾個遙控器了。 “什么節(jié)日?” “《功夫》。” “哈哈,今天沒有生活片了。這個叫什么?” “楊過。” “啊?!哪個呢?不會是小龍女吧?” “嗯,就叫小龍女!” 那時我嘴巴都大了,我也好想看,但我們一家有規(guī)定,特別是上中學(xué)了,我睡前只能看書不準(zhǔn)看電視,我也早早地養(yǎng)成了這個習(xí)慣,何況今天我還要寫一篇作文呢。 “兒子,作文寫好了嗎?” “就快了”。你看,又來了。 “有冷嗎?” “沒。” “喝水嗎?” “不喝。” “明天寫吧!” “寫的完。” “那快寫啊!” “我在寫啊!” “快睡吧,寫不完就明天早點(diǎn)起來寫。” “我寫的完,再說還要打印,明天就要交啊!” “那快點(diǎn)寫啊!” “好了好了,快寫完了。” “哦,字寫好啊,語句要通順,不要寫錯別字。” “是啊,沒時間了,不要嘮叨了。” “好,快寫。” 媽媽就這毛病不好…… 這就是我的一家,一個溫暖且有無限親情的家。
【老師點(diǎn)評】:不會描寫,詳略不當(dāng),中心不突出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