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作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作文鑒賞學習網站!
不愛悲劇
越來越多的新新人類,一邊用最頹廢的筆調敘述著一個個灰色的現代悲劇,一邊滿臉得色地振臂高呼:“我愛悲劇!”
我面無表情地聽著:“我最愛悲劇,唯美。”
我眉頭緊皺地聽著:“我不看喜劇,俗氣。”
哈,我還不知道,對悲劇的情感竟然也能成為一股潮流。那么,恕我直言,有誰知道,在這振振有辭的諸人當中,有幾個是真情流露,有幾個是標新,有幾個是矯情?
我欣賞悲劇。
悲劇中有無情的分離,無奈的逃避,痛苦的掙扎,放棄的嘆息,隱忍的淚水,目光的迷離,甚至是崩潰、糜爛、瘋狂、死亡——一切沼澤里的粘稠和陰暗,一切風暴中的頹廢和絕望,或模糊了視線啃噬了平靜,或震撼著心靈敲擊著神經。
悲劇用她灰色的瞳仁、骨感的腰肢,輕輕閃動輕輕招搖,如同不見陽光的海底那一株孤獨的水草,隨波舞蹈。灰暗柔弱的舞姿卻能撩撥著最纖細的神經,按壓著心中最軟的部分。悲傷的美自有她獨具個性的魅力,凄涼、哀怨和破碎自有她無法比擬的神奇感染力。
我看悲劇,我接受悲劇,我感動于悲劇,我欣賞悲劇。
我不愛悲劇。
悲劇有悲劇的凄美,讓我欣賞,但決不向往。真正讓我全然接受的,還是喜劇的大團圓時,最舒展的眉眼,最柔和的唇線,全然的愜意和感動才最能牽動我的笑我的淚。如果說淚水是表情達意的最好工具,那么,我可以在最凄慘的悲劇前不流一滴眼淚,卻無法阻止淚水在經歷過諸多波折的劇終溫馨大團圓時的奪眶而出。
面對悲劇,我又怎么忍心說愛呢?告訴我,愛什么?愛她的灰暗和殘破?愛她的凄楚和幽怨?愛她的無奈和分離?沒有一出悲劇不是遺憾的感傷的令人扼腕的,殘酷的現實制造出一次次誤會一次次錯過——這就是組成悲劇的基本元素。你,告訴我,怎么忍心?
不要太殘忍吧。我不愿只為了心中柔軟角落里的一次潮起潮落,制造筆下幾乎已被賦予了生命的人們一場場痛苦的悲劇。
不要再讓我聽到一聲高過一聲“我愛悲劇”的宣稱吧。只為了心目中唯美的故事,甚至是只為了不知從何興起的一股所謂“殘缺美”的潮流,你竟忍心說,天人永隔勝過廝守一生?你竟忍心說,傷離別的淚水勝過相依偎的平淡?再次告訴我,你,怎么忍心?
一次時代潮流中,筆下太多悲劇的泛濫,又豈非一出真正的悲劇?
面對悲劇,你說我幼稚也好,缺乏藝術細胞也罷,我或許寧可少一部感天動地名垂千古的傳世之作,也不愿讓一個個鮮活的無辜角色永遠埋葬在內心世界無邊的黑暗之中。
不要激動,不必爭辯,別忘了,世界上總是有真愛悲劇的人在書寫著現實的悲劇,也總是有真愛喜劇的人在構筑理想的喜劇。悲劇,不可能在我“不愛悲劇”的喃喃自語中漸漸消失不見;喜劇,也不見得會在我的殷殷期盼下全然實現。
明天,明天的明天,明天的明天的明天……
我依然如同今天一樣,感傷著悲劇,快樂著喜劇。
如果你看到我正爽爽地看著一出悲劇,不要驚訝,我依然會笑著告訴你,我——
不愛悲劇。
后記:我知道會有不少自稱深愛悲劇的人對此嗤之以鼻。你是真愛也好,矯情也罷,我覺得完全沒有爭辯的必要——需要強調,這不是議論文,只是個人的感受。我的初衷僅僅是在悲劇泛濫的今天說說憋在心里很久的感受。so,你不用想說服我——就像我不指望同化你一樣。
【老師點評】:思想不夠積極向上
紅樓夢讀后感之看紅樓,含笑的悲劇 (字數:1200)
我總認為紅樓夢的偉大之處在于它體現了一種敗落的趨勢,不管是家族的,愛情的,仕途的,都是走向沒落,這在喜聚不喜散,愛好大團圓結尾的中國古典小說中并不多見。
我不得不感謝續者高鄂,盡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讓黛玉死了,管她登仙還是辭世,至少她別了寶玉,很好很好。
不是說我天生殘忍喜歡看別人的悲劇,但是,不是有句話說嗎?塞翁失馬,焉之非福?對于黛玉這樣一個脆弱的封建少女來說,死,是她的解脫,是她所有悲劇的終結,是她的幸福。當她在地下安靜的沉眠時,看著寶玉仍在凡世尋找出路,不得不說,她還是幸福的。
或許兩個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該相遇,因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會將浪漫消磨得一干二凈,最終,紅玫瑰變成了墻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著的白米飯。所以,就讓浪漫在最美的時候畫上句號,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憶。
可是也許你會說,黛玉死的很悲慘,一點也不浪漫,關于這點,我是不贊成高鄂的續書的,也許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許黛玉確實應該淚盡證前緣,這樣不是更好嗎?她牽掛著寶玉,用她全部的熱情為這一知己痛哭,懷著深深的思念,這樣的死,何嘗不是高貴神圣的,然而高鄂沒有這樣寫,他最終讓黛玉很庸俗的指天憤恨,氣極而亡。這不象我們認識的那個高傲自賞的黛玉,反而象個情場失意的一般女子。
盡管如此,她最終是在賈府垮倒前離開這是非之地的,否則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寶玉是個紈绔子弟,他不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他能給予黛玉的其實很少,談不上保護與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別人保護的弱者,所以在他身邊,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
所以能帶著回憶離開他,是一種幸福。寶玉自己能給予黛玉的只是幾句好話,他連癡情都談不上,看看寶釵的下場,不得不說黛玉是幸福的,當然有人說寶釵需要的只是寶二奶奶的寶座,她并不在乎寶玉,是這樣嗎?難道有一個天生喜歡孤獨的女子嗎,不管怎么說,寂寞的獨守空房總是悲慘的。何況所謂寶二奶奶的寶座她是不是坐上了還是個問題。
如果賈府不倒臺,至少寶釵還有容身之地,至少沒了丈夫還有富貴,但是不是這樣呢?最終賈府淪落到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凈的地步,那寶二奶奶的頭銜之于寶釵還有何等意義呢?沒有幸福的生活,沒有丈夫的關愛,寂寞的獨自生,獨自死,難道不是更大的悲劇嗎?
我一直疑心寶玉并不是因為黛玉而離開賈府的,否則他不會娶寶釵。他最終的出世是因為他的世界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他的象牙塔坍塌了,他終于明白他的斗爭,他的思想其實全部是依附著家庭,他的家倒了,他的一切也完了,什么思想啊,斗爭啊,統統沒了,他不得不離家出走,也許是為了避禍。
可以試想一下,你能想象黛玉洗手下廚做羹湯的場景嗎?穿著破衣爛裙,甚至是要依靠襲人的救濟,然后她當然無法再刻薄人,說閑話,只能獨自垂淚,不關愛情,而是生活。當生活給寶黛的愛情畫上巨大的問號時,黛玉能一如既往的愛著寶玉嗎?我想不會,恐怕是要大水狂淹龍王廟的。然后寶玉最終受不了家庭的壓力,還是一走了之,這是很有可能的,他沒有照顧好寶釵,負擔不起生活,同樣對于黛玉,他也不過如此。
另一種可能,萬一賈府能重整旗鼓,蘭桂齊芳,黛玉和寶玉依舊過著他們幸福的日子,多少年以后,寶玉也許會突然發現黛玉皺紋滿面,然后會發現身邊的襲人竟如同當年的趙姨娘,然后愛情就在歲月中流逝,然后寶玉會回憶那個珠圓玉潤的寶姐姐。
其實愛情就是很短暫的,至少這橫刀截斷的愛情給了我們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就象杰克之于羅絲,他是她生命中最美的回憶,卻不是唯一。
【老師點評】:立意不明確,不能聯系實際,感受不深刻
偉大的悲劇 (字數:500)
不以成敗論英雄。
——題記
你們不是第一個到達南極洲的,但是是把自己生命留在南極,獻給科學事業的人。
假如我是鋼琴家,我要用黑白的琴鍵,表達你們的英雄氣概。贊揚你們為科學現身的精神。
假如我是個畫家,我會用黑白灰三種顏色,來讓你們更加耀眼,讓你們的誠信精神,永遠保留在人間。
假如我是個雕刻家,我就要用最好的玉石,模擬出你們的身姿,讓你們隨處可見,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斯科特,你是整個去南極洲的隊長,你在整個途中都沒有放棄寫日記,你面對這辜負了你雄心壯志、美好心愿的南極點,你不后悔,有的只是悲慘與無奈。并且,你還甘愿阿蒙森的業績作證,而且這一事業正是你們所熱烈追求的。你到最后給你所愛的一切人寫了書信,你的真誠和無私的愛,深深震撼了我。
威爾遜,你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你們隊里最能體現出英雄氣概的就是你,你在離死神還有幾步之遙的時候,還在繼續進行著自己的科學觀察。你的雪橇上,除了一些必要的載重外,還拖著16公斤的珍貴巖石樣品。
有句話說的好,“死亡只是生命的終止,而是生命的升華”。這已經表現了他們為事業而獻身的精神是無比崇高的。悲劇,是偉大的……
宜昌市上海中學初一:趙凌君
不同時代的悲劇——讀《駱駝祥子》有感 (字數:800)
《駱駝祥子》這本書,我去年暑假讀過,至今未忘其中的故事情節,這主要是老舍先生精燦的文筆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先介紹一下老舍先生,老舍先生是以平民出身而躋身文壇的人物之一,他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北京人。先后做過小學校長、中學教員、大學教授。老舍先生寫過許多作品,如《駱駝祥子》、《四世同堂》、《二馬》等,可惜我只讀過《駱駝祥子》。那這里我就來談一談《駱駝祥子》。 《駱駝祥子》主要講了一個普通的人力車夫的故事。這個車夫叫祥子,之所以書名在“祥子”前加了個“駱駝”,是因為駱駝救了他的命,使他拉上了人力車,所以才有了這個名字,可見起名字也要有技巧呀!如果給這本書起名叫《祥子的生活》則顯得過于直白,毫無生趣了。 《駱駝祥子》寫于抗戰前夕,以上個世紀20年代的舊北京為背景,通過人力車夫祥子的一生幾起幾落,最終沉淪的悲慘遭遇,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社會下層人民的悲苦命運。 我喜歡這段文字:“他沒有什么模樣,使他可愛的是臉上的精神。頭不很大,圓臉,肉鼻子,兩條眉毛很短很粗,頭上永遠剃得發亮。腮上沒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幾乎與頭一邊兒粗;臉上永遠紅撲撲的,特別亮的是顴骨與右耳之間一塊不小的疤——小時候在樹下睡覺,被驢啃了一口。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樣,他愛自己的臉正如同愛自己的身體,都那么結實硬棒;他把臉仿佛算在四肢之內,只要硬棒就好。是的,到城里以后,他還能頭朝下,倒立著半天,這樣立著,他覺得,他就像一棵樹,上下沒有一個地方不挺脫的”。這段文字作者運用了比喻的手法來對祥子的外貌特征進行了描寫,語言值得我們借鑒。 讀完老舍先生的這本《駱駝祥子》后,我的第一感觸就是《駱駝祥子》的語言獨具特色。作者運用經過加工和提煉的北京口語方言,傳神的刻畫出老北京下層人民的言談舉止。作者還用樸實自然的筆觸描寫了北平的自然風貌和京腔京韻的古都風情,使作品具有濃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和平民氣息。第二感觸就是對人物心理的細膩深入的刻畫,祥子沉默寡言,作者用了大幅的心理描寫展示他的性格特點和思想變化過程。作者憑著對北平下層社會的了解和對小人物的熟悉,運用純樸的語言,把下層社會民眾的心理刻畫得生動形象、十分逼真。 老舍先生在鞭撻當時社會的同時,對祥子給予了同情,也對當時的人們寄予了同情。下一篇: 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 老鼠日記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