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作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作文鑒賞學習網站!
煙花祭
有一種花,在它產燦爛盛開之際,瞬間毀滅,生命來得如此短暫,來不及遐想,便要面對死亡!
它的名字叫煙花!
寂夜空明,驚聲巨想,一剎那間,落寞綻放,來不及在記憶中儲存它們的摸樣,卻已經無言下降,只留下唏噓一場,煙消云散!
曾經的他們出生于黑暗的廠房里,被一雙雙粗糙的手掌用力扭捏、擠壓、攪拌,生硬地被迫囚困于狹小的空間內,散發出硫磺的刺鼻氣味,內心卻有種想要沖破的欲望,不斷膨脹。
暗啞、無光、灰暗、骯臟,這是它們的原始模樣,墻角深處是它們卑微的家。
工匠卻告訴它們,不是這樣的,你們也將擁有絕美的臉龐,無邊的天空才是你們的舞臺,這并非謊言,只不過,代價是死亡。
啊,天空?是那高高在上的天空嗎?抬頭仰望,白云無邊,伸出手來,卻無法觸碰疆界,天空對于它們,是近乎膜拜的臣服,是絕望的舞臺。
最美的夢想,一定最瘋狂;逆風的方向,更適合飛翔。
它們就這樣,帶著希冀,從不怯懦,努力儲蓄著心底的能量,寂靜地等待著被點燃的那一刻,瞬間爆發,把最美定格在黑夜之上。
也試過淚眼迷蒙地憂傷,看到過一些同伴死在夢想的半路上,過早地觸碰到火花,結局只是粉身碎骨的絕望,它們等不到最美的那一晚。
突然明白,夢想的路上,荊棘闌珊。
那一年的隆冬,它們靜默地隱忍著,等待著,希冀著,不知道未來的模樣,盛開時的絢爛。偶爾會聽到墻邊玩耍的稚童在嚷嚷:“快過年啦,放煙花啦!”
日子一天天逼近,繁盛背后,意味著死亡的降臨;歡盈之下,是疼痛的憂傷。
“放煙花羅,放煙花羅!”
砰!砰!砰!
一生一世的努力,只為了一夜綻放。
近了,近了,是曾經無比熱戀與敬仰的天空,茫然無邊,猶如一面巨大的鏡子,反射出五彩的光。它們第一次看清了自己的模樣,工匠并沒有說謊,美得逼人,美得絕望。
它們流著淚,揮發著曾經不斷積攢的能量,往上竄,往上飛,向天空吻別。
那群一直蝸居在墻角的它們是那么地愛戀你,如今,眼波流轉,一揮手,便是永別。今夜,夢想的花蕾終將開放。
俯沖直下,慢慢回落到一直寄養的大地,粉碎、斷裂以及死亡,光與熱交織在一起,支離破碎的身體云散煙消,何以為殤。
不管路有多長,路有多難,不能泯滅,夢想的火花。
除夕的煙花 (字數:650)
除夕之夜,懶散的我正沉醉于《春節聯歡晚會》之中,忽然的“砰,砰,砰”的響聲,和那窗前的閃亮,打破了我的思緒。其實,不用想,我就知道門口一定在放煙花活動吧!
這時的我,不會像猴子般丟西瓜撿芝麻,而是丟芝麻撿西瓜的以本人最快速度“裝備”完畢,出發――
到事發現場時,才覺得,我的選擇無悔呀!腳跟還沒站穩,嘴便曰:“壯觀呀!”
在小學的院子里,排列著幾十個煙花筒,賞花之人爆滿,每一個人都笑臉如花般綻放在這個有點冷的除夕夜,這種微笑在他們的臉上,身邊,空氣中蕩開去,蕩開去,讓我感受到那般喜慶與歡欣。
隨著一次又一次的“嘶……砰”的響起,我的全身每一個細胞都跳躍起來,連同整個身體都融入這巨大的共鳴。抬頭仰望,我的心隨火花的噴射而燃燒,沸騰。
天空的黑夜與白天是相互交錯著的,此時的光亮莫名的以為是白晝的一瞬劃過夜空,最終又以另一束火花的閃現而落幕。以往寧靜的黑夜在這一刻是那般火熱與溫暖。在煙花的裝扮下它變得燦爛無比。
噴射,綻放,消失。煙花以這樣的過程開始與結束。過去的一年中,相似于它的自己也是以這種方式度過那一年,直到它消失,新的開始來臨。也許我并沒有煙花那般燦爛,卻比它持久許多,用它比作一年是不是太久,我不知道,但我想用用它的光亮與閃爍來紀念過去的一年,來迎接另一個新的開始!
長身玉立,凝視夜空,注視著天空一次又一次的謝幕。我許下小小心愿:“新的一年,新的開始,讓我能像這煙花般燦爛吧!就算達不到,只要有一束光的閃亮,我也要爭取!”
努力著用心,用腦,用眼,用耳,等等,總之用我能感知的一切記住這一刻吧!這讓我溫馨的一刻也想與你分享!
賞煙花 (字數:250)
煙花非常的美麗,只是可惜綻放的太過短暫了,我和爸爸媽媽到樓下放焰火。 爸爸點了一個煙花筒,一個點飛向高空,立刻分開,顯示了兩朵美麗的煙花,宛如燦爛的花朵在夜空中盛開;爸爸又點了一個煙花筒,筒里冒出五顏六色的煙花,像五彩的噴泉,又像孔雀那展開的翅膀;爸爸再點了一個煙花筒,嗖-一顆顆猶如星星般的小點從地上飛到了夜空。 啊,煙花可真美呀!
新年放爆竹 (字數:1200)
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鐘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時刻,有的地方還在庭院里壘"旺火",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在熊熊燃燒的旺火周圍,孩子們放爆竹,歡樂地活蹦亂跳,這時,屋內是通明的燈火,庭前是燦爛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響聲,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最高潮。歷代的詩人墨客總是以最美好的詩句,贊頌新年的來臨。王安石的《元日》詩: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人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描繪了我國人民歡度 春節 盛大的喜慶情景,清代潘榮陛在《帝京歲時紀勝》一書中,對當時除夕爆竹作了如下記載:"除夕之次,子夜相交,門外寶炬爭輝,玉珂競響.而爆竹如擊浪轟雷,遍乎朝野,徹夜不停。"《紅樓夢》中也有描繪:"院子內安下屏架,將煙火設吊齊備,這煙火俱系各處進貢之物,雖不甚大.卻極精致.各色故事俱全,夾著各色的花炮。說話之間.外面一色色的放了又放。又有許多'滿天星'、'九龍入云'、'平地一聲雷'、'飛天十響'之類的零星小炮仗。"從這也可以看到舊時新春燃放煙花的盛況。
爆竹聲響是辭舊迎新的標志、喜慶心情的流露。經商人家.放爆竹還有另一番意義:他們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為了新的一年大發大利。不過,據舊習認為,敬財神要爭先,放爆竹要殿后。傳說,要想發大財者,炮仗要響到最后才算心誠。舊時,從春節子夜開財門起,就有送財神的,手拿著一張紙印的財神在門外嚷著:"送財神爺的來啦!"這時屋里的主人,為了表示歡迎財神,便拿賞錢給來人,送財神的口中,當然總免不了要說些吉利話。例如:"金銀財寶滾進來"啦!"左邊有對金獅子,右邊有對金鳳凰"啦!等等之類的口彩。另外還有一種就是裝扮成財神爺的模樣,身穿紅袍,頭戴紗帽,嘴上掛著假胡子,身上背著一個收錢的黃布袋,后面跟著幾個敲鑼打鼓的,挨家挨戶地去散發財神爺像,以便討賞錢。每到人家門口,就唱起:"左廂堆滿金銀庫,右邊財寶滿屋堆。"一大堆討吉利的話,不絕于口,直到主人歡喜地接過那張紅紙財神爺像,給他們些錢,扮財神的這些人,連聲道謝之后,就起勁地敲打一陣,在咚咚鏘鏘的鑼鼓聲中,轉到別家去了。
大家放完爆竹回到屋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南方人還在祭祖之后,查看歷書上所載今年的吉利方向,燃燈籠火把,提壺挈酒,奉香鳴爆竹,開門出行,迎接喜神,稱"出天方"或"出行",浙江叫"出尋",上海叫"兜喜神方"。此俗為趨吉、祈求神靈保佑一年百事順遂。 除夕守歲是整夜不睡、通宵達旦的。是夜,主婦們忙著掛燈結彩,張貼春聯,剪窗花,貼年畫,紅紅綠綠把房子裝飾得花團錦簇,為節日增添了濃郁的氣氛。孩子們最盼望的事也許就是壓歲錢了。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飯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給晚輩,并勉勵兒孫在在新的一年里學習長進,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們的枕頭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們齊集正廳,高呼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新年快樂,列隊跪拜;而后伸手要紅包。甚而追討到爺爺媽媽的臥房,一齊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壓歲錢,壓歲錢!"老人家還嫌不夠熱鬧,故作小氣,由討價還價到圍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紅包挖掘出來,大家搶掠一空,才呼嘯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卻樂不可支,認為這是新年事事順利的好兆頭。
共頁,當前第頁 12
【老師點評】:語言平淡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