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作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作文鑒賞學習網站!
家鄉的小河
我的家鄉位于素有“天府之國”美稱的四川一座縣城。我家的房屋旁邊,有條清澈見底的小河,它的名字,也許只有長輩才會記得,而我們無從知曉。在我的記憶之中,是那條小河用她甘甜的乳汁把我哺育長大,我非常了解小河,自從我很小很小的時候,我就對小河產生了一種特殊而又濃厚的感情……彎彎的小河就像一條淡綠的綢帶,柔美秀麗。在我的心目之中,無論何時,它都有一種質樸,優雅的美麗。
小河的美麗在我的心中已經有了深深的烙印。晴天的時候,明靜的水面,倒映著藍天白云,樹木房屋,宛若一幅無邊的美麗畫卷。偶爾,一陣微風吹過岸旁的竹林,帶著幾片竹葉落入水中,打破水面的寧靜,當起一圈一圈的漣漪……透過清澈的河水,可以看到歷歷在目的魚兒在水中追逐嬉戲。燦爛的陽光透過河水,把那蕩起的漣漪照得閃閃發光,河面浮光躍金,給那河水平添了幾分美麗。因為南方氣候濕潤多雨,所以,雨中的小河也格外美麗。每當天空下起霏霏的細雨,遠遠望去,小河就像籠罩著一抹灰色的薄霧,雨水過后,小河兩岸一片新綠,翠竹更加挺拔,芭蕉更加翠綠。不僅如此,小河的清晨之美也很迷人,令人陶醉。絢麗的晨光之下,剛剛蘇醒的小河仿佛更加引人注目,裊裊上升的霧氣,則像一條白色的紗巾,掩飾著初醒的小河的害羞和魅力所在。
河岸兩邊的景色也是非常醉人的,春天在人們的盼望中到來,淳樸的農民撐著竹筏在水中打轉的時候,兩岸的樹木已經悄悄披上綠色,其中還有一些野花,在水中投入倩影。鳥兒停在枝頭歡唱;美麗的蝴蝶時而掠過水面,時而停駐在野花上面;時而又飛向岸邊。農家的雞鴨在河邊嬉鬧,覓食,一派和諧之景。
小河是美麗的,也是慷慨的,它是那么樂意為勤勞的鄉親服務,他把純凈的瓊漿玉液奉獻出來,供于人們洗衣做飯,盛夏之際,烈日炎炎,火熱的陽光炙烤著大地,每當人們感到悶熱煩躁之時,人們便會不約而同的跑到河邊,坐在樹蔭下面談天說地,其樂融融,倦意全無。在人們快樂的同時,這條小河也把一絲清涼帶給人們。
我那難忘的童年,便是伴著家鄉的小河一起度過的,兒時的情景,時常在我眼前浮現。時光如同東逝的江水,一去不返。那時的一切,早已成為美好的回憶。但是如今,我仍時常想起那條說來親切無比的小河!
我愛家鄉的小河,愛它的奔流不息,勇往直前。愛它那樣絢麗多彩的生活!
我的家鄉 (字數:350)
我的家鄉在安康,是一座山水城市,非常美麗。
瀛湖是這里的風景區之一,它有著陜西“千島湖”的美譽。印象最深的是鳥島,島上樹木茂盛、花香撲鼻,路邊燒烤攤上的魚和菜,都是產自于本島。島上也有許多小動物,紅紅腦袋的火雞、開屏的孔雀、到處找食的麻雀等等。
還有一島也很美是金螺島,它四面環水、形如在水中漂的金螺,所以得名。這兒的水很綠,就像是島上的樹染了一樣。上島后先看見一尊白色的雕塑,再順著幾百級石梯,就來到了島上的螺峰塔,螺峰塔和望江樓差不多。朱紅色的外衣、六層來高,站在上面整個瀛湖盡收眼底。
除了瀛湖美景,漢江兩岸每當夜幕降臨,就華燈初上亮了起來。紅色、黃色、綠色的燈光相互輝映,美麗極了。
我們這里盛產黑油油的木耳、飄香的紫陽毛尖、醇香的米酒、千奇百怪的漢江奇石……
誰不說自己的家鄉好,我覺得我的家鄉真是風景如畫、物產豐富。
陜西安康漢濱區快樂園文化二年級:周滿燚
家鄉美景 (字數:550)
我的家鄉是個美麗的地方,這里有連綿起伏的山巒,清澈見底的小溪,還有郁郁蔥蔥的竹林。
“咯咯,咯咯咯……”公雞開始打鳴了。慢慢的,東方泛起魚肚白,太陽公公出來了。竹林里,溫暖的陽光從葉縫里射進來。竹葉上,調皮的小露珠滾來滾去。突然,竹林深處,傳來了清脆動聽的鳥叫聲,打破了清晨的寂靜。早起的人們都開始忙碌起來。
春天的上午,到田野里去走走,肯定會看見一副美麗的景象。站在田埂上,極目遠眺,一朵朵油菜花像金黃色的地毯,一望無垠。一陣風拂過,油菜花招著手,像是歡迎遠方的客人。勤勞的農夫們掄著鋤頭和鐵鍬在地里忙碌。
再到小溪邊去走走。岸邊,梨樹開出潔白的小花,空氣中飄著芬芳的花香。柳樹姑娘在溫暖的春風中梳著自己長長的辮子。一陣微風吹過,水面上波光粼粼。不時有可愛的小魚兒,躍出水面,貪婪的吸允著新鮮的空氣……啊,一切都是那么生機勃勃、令人陶醉!
若是在夏天的晚上出去散步,你常常會聽見蟋蟀、紡織娘、青蛙的歡叫,匯成了一支歡快的夜的交響曲。皎潔的月光照著遠處連綿起伏的山巒,給它披上了金黃的夾克衫。“快點,這邊!”尋聲望去,原來是幾個孩子,在捉螢火蟲。那天真無邪的的笑聲,猶如一支優美的歌曲,訴說著童年的快樂……
湖北黃岡四年級:冰雪紫晶
家鄉美景 (字數:600)
普救觀音塑新顏,
陀佛展笑向塵寰,
洞外景物萬千態,
天上風光在人間。
新開發的觀音洞景區,由于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的圓融,因此,在景觀上不僅給人以多元化的美的整體感,也升華了審美的趣味和審美的價值。那一次游覽次景區,畢生都不能忘懷其美麗的英姿,必定銘記一生。
“觀音洞”位于我的故鄉遼寧省錦州市西北八公里處,始建與遼,盛于明清,幾經損毀、重建而至今。此山曾名為“愛育黎拔力山”、“普陀山”,至1983年景觀起了根本變化而定為“觀音洞山”。
景區新建古式牌坊山門,遠望金碧輝煌十分氣派。門上掛有主建觀音洞山原錦州副市長楊菲所書“觀音洞山”金匾一塊。山門東側有70米長雪白云墻,青磚小瓦封頂,恰似青龍蜿蜒盤踞于白墻之上。山門兩側,在曲廊票亭古雅樸素的女兒墻上,刻有“山色如畫”四字,形象的概括了觀音洞山的景色特點。
跨入山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鏡湖迎賓”景區,那800多平方米的鏡湖,像羞澀的少女一樣隱藏在潔白的云墻后面。湖東岸巖石上,建有琉璃瓦雙聯亭,山泉從涼亭腳下噴瀉而出,垂簾直下,流入湖中,景名為“云巖飛瀑”。對面山坡上建有三角亭,內有石碑一座,刻有當代開發觀音洞山記事。
沿山路漫游,至“梨花伴月”景區。“梨花伴月”亭建筑在梨花開滿山坡的蟠龍山與雞冠山之間,每當夜空,明月高懸,月光花影,置身亭中,可聽腳下流水潺潺,可賞月光山頂龍蟠,給人以無限審美的享受。
該山頂峰,有巖石裸露,彩色新顏,北端有巨石,酷似龍首,連綿于山峰之脊,有頭有脊搖頭擺尾,猶如巨龍騰空。蟠龍山因此得名。
蟠龍山龍首下端,有一片巨石,每逢上午十一時,陽光側照,可見天公塑造,妙趣橫生的“五老石”衣冠楚楚,眉須逼真,猶如五位古代老人,故名“五老石”。
游到這里,我們的身體漸漸不聽使喚,倦意頓生,已毫無游覽之心,遂下山而去,決定明日再游。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