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作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作文鑒賞學習網站!
千秋歲
楝花飄砌,簌簌清香細。梅雨過,頻風起,情隨湘遠,夢繞吳峰翠。琴書倦,鷓鴣喚起南窗睡。
密意無人寄,幽恨憑誰洗?修竹畔,疏簾里,歌余塵拂窗,舞罷風掀袂。人散后,一鉤新月天如水。
擴寫詩詞:
淡紫色的楝花,以旋轉的姿態,在石階上點點飄墜。暗香,殘留在心間。
這夏日的陽光在此時顯得格外溫柔,簌簌散落在發稍,眉宇間,散溢出來的清香,細長,幽微,靜靜流淌在思緒間,幻滅了思念。
梅雨季節剛過,微風從清萍之上掠起,將一池平靜的春水,漣漣漪漪地搖醉。那一角落處舒展在屏風扇上的筆墨,山長水遠。山擋不住的思念,水流不走的深情,陽光纏繞著的那一縷情思,與悠長的湘水相伴,夢魂繞向,吳山綿延不斷的青翠。
綠意間,空靈的琴聲如夢如幻,彌漫在風中,純凈自然,仿佛洗凈了鉛華與凡塵,隨風飄揚,幻化成那一束疲倦而溫柔的過往,永埋于心間,止與骨髓。
撫琴,倦了。
讀書,乏了。
鷓鴣的咕咕聲,忽地又喚醒了南窗下,入眠未穩的淺睡。無奈那時一份情傷,那一懷密意與幽恨。無人訴說,無處寄托。只有自己細細嚼碎,冷暖自知。
修竹掩映邊,疏簾隱約里,那一曲似水流年,年啊一支孤意曼舞,那一滴零落腮前的淚珠,有是為了誰?
歌罷,是一縷余音環繞的柔媚。
舞罷,是飄舉起飛的綠裙紅袂。
最后。曲終,人散。獨自隔簾凝望,新月淡淡,夜色,碧澈如水。
思念,卻似那泛散的月光。泛濫。成災。
各有千秋 (字數:900)
“江山代有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一言,道出了每個時期都有著自己特有的燦爛文化的真諦。
春秋戰國,諸子百家。學者雖處于動蕩之世,思想卻激躍出前所未有的奪目火光。儒、道、法……各家思想在碰撞中交流,在爭辯中借鑒,它們是亂世中明亮的火焰,照亮了中國前進的道路,造就了諸子百家的璀璨輝煌。
人們時常感到生不逢時,期望回到或飛越到某個時空的過去或未來,但不曾想,每個時代自有它得天獨厚,不可比擬的機緣巧合,從而衍生了不可復制描摹的獨特,春秋戰國如此,中國近代亦如此。
近代中國飽受外國列強的侵略,知識分子的民族責任感與高遠目光,造就了新文化運動中“新文學”的無比震撼。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白話文小說如《阿q正傳》等新式文學作品,讓人震耳發聵,喚醒了國人麻木的靈魂與渙散的斗爭意志,我們亦會贊揚這個時代,欽佩這些愛國者,或者向往這血與淚交融而出的文化結晶。
每個時代,每個地方,都上演著它們唯一的獨有的歷史,各有千秋。中國如此,外國亦如此。
寧靜浩瀚的大海,孕育著古希臘的絢爛文明。精美的雕塑,奇妙的神話,閃耀的哲學之光……無不讓人心往神馳,愿可生活在那美好的和諧中,但也有人愿活在如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刺激”時代。
文藝復興時,資產階級為反封建求民主,從古希臘文學典籍中汲取精華。人文主義之父彼特拉克說:“我愿回到古希臘那民主的年代,卻更愿活在當下,肩負我的責任,將人文主義延展于今。”的確,各個時期的文明成就各有千秋,我們只能選擇喜歡或傾向于哪個,卻不能脫離我們的時代,但文化責任感卻讓人甘愿在這時代開辟人類精神新天地。
古往今來,是時代造就了人,造就了文化,或是人與文化創造了時代,我們不得而知。即便我們因自己的喜好向往生于某一時期,卻因活在當下而一味埋怨,這終使這一時代的光芒黯淡。與其一味地活在幻想中,不如盡自己所能讓自己的時代大放異彩。
周國平曾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朝圣路,每個人孤獨的路便組成了人類這一時代的精神家園。”每個人的向往不同,一如歷史學家湯因比鐘情一世紀的新疆,居里夫人外甥女涵娜獨愛一世紀以前,伊雷娜卻愿生在未來世紀……人們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但若將向往化為創造時代文化輝煌的動力,這個時代亦有一番美麗的天地。
重慶合川區g四年級:二十
首義精神耀千秋讀后感 (字數:750)
能爭漢上為先著,此得神州第一功”,1911年的10月10日這一天,古城武昌城頭的槍聲震撼了全中國,震驚了全世界。孫中山領導下的湖北革命黨人成功發動武昌起義,打響了推翻帝制的第一槍。武昌揭竿而起,各省云集響應,辛亥革命勢如潮水,它一舉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使反動統治秩序再也無法穩定下來”,從而引發一場席卷中國大地的偉大變革。
歲月更迭,斗轉星移。當我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意氣風發地跨入新世紀的時候,回顧中國人在上個世紀走過的艱難而曲折的道路,怎能不對前人在那黑暗年代創立的不朽業績肅然起敬?如今,紅樓靜靜地矗立在長江邊的蛇山腳下,彭瀏陽路上來往行人如織,還有首義園、起義門、烈士祠、楚望臺,他們承載了一段改寫中華民族命運的輝煌歷史,向人們無聲訴說著那段驚心動魄的歷史往事。
歷史總能給我們以啟迪,從硝煙散去的那一刻起,人們就一直在探究這段歷史以期從中吸取有益的借鑒。首義的槍炮聲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光榮與驕傲,更是一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首義精神。
今天我們師生一起來重溫這段歷史,審視這個重大的歷史事件留給我們的種種意義,對于同學們今后的學習乃至成長,都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首義精神集中地體現為中華民族固有的世代傳承的愛國主義精神。中華民族向來就有愛國主義的傳統,中國向來就不缺少為民請命、舍身成仁的豪杰志士。在近代深重的民族危機面前,革命群體和個人英雄輩出,星光燦爛,革命黨人抱著熾熱的愛國主義情懷,登上了歷史舞臺。他們不計較個人得失,舍小家顧大家,投身到革命洪流中去。今天,我們要完成祖的統一大業,也要高舉這面大旗,把中華兒女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更是需要以愛國主義為力量源泉。同學們不僅要回憶歷史,緬懷先烈,更重要的是明白炎黃子孫肩上的責任,將振興中華的精神傳承下去,把它轉化成不斷完善和發展自我,不斷振興和強大祖國的精神動力,同心協力建設美好的未來。
湖北省西陵區三江小學五年級:饒晨霖
首義精神耀千秋 (字數:1100)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
通過閱讀《首義精神耀千秋》后,我不禁為在我們前面拋頭顱﹑灑熱血,舍生忘死的革命志士所感到自豪與驕傲。
回想過去,舊中國災難深重,我們不會忘記。1895年,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簽訂后,晚清著名思想家、政治家譚嗣同難以抑制心頭的怒火與悲憤,寫下了這首飽含血淚的詩篇:
世間萬物抵春愁,何向倉冥一哭休。
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這首詩反映出譚嗣同愛國的強烈思想感情,但因“有心殺賊,無力回天”譚嗣同只得屈服于晚清中國社會。
清王朝的腐朽統治,使列強入侵、山河破碎,人們在苦難中無助的掙扎。19世紀上半期,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為頭號資本主義強國,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國。為了牟取暴利,英國無恥的向中國走私鴉片,這使中國白銀外流,國庫入不敷出,而且,還極大地摧殘了國民的身心健康。鴉片是一種毒品,人一旦吸食,很容易染上毒癮,使人傾家蕩產。在這民族危亡之際,民族英雄林則徐挺身而出,一針見血地指出:鴉片不禁,幾十年后弄得國貧民弱。1839年,林則徐在虎門海灘銷毀了2萬余箱(100多公斤)鴉片。林則徐舍生忘死、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他也付出了代價。1840年,英國政府對中國發動了蓄謀已久的侵華戰爭。在英國的炮口下,中國政府被迫簽定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英國勢力散去,但英國人對林則徐懷恨在心,于是,對中國大臣進行賄賂,使其陷害良臣林則徐。他雖然死了,但我相信他是死得其所。
中國走向苦難的深淵。鴉片戰爭后,資本主義列強相繼侵入中國,先后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等,這些侵華戰爭無不以清政府的慘敗、簽定割地賠款、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而告終。
如果沒有清政府的腐敗無能,那我們就不會有國恥國恨了。
第二次鴉片戰爭,八國聯軍洗劫了圓明園,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燒,大火連燒了三天三夜。這是多么大的國恥國恨。圓明園內有著各朝代的器物,這是一座活博物館。然而,我們今天卻失去了它。
張之洞在任湖北總督的18年時間里,在湖北新建漢陽鐵廠、漢陽槍炮廠。設立湖北紡紗、織布、繅絲、制麻四局等。這些物品無一不是他老人家的結晶,正是因為有他這種為人民無私奉獻、不求索取的人才會有現在的商貿大國—中國。“漢陽造”步槍的創造靈感來自于德國,但如果洋務派首領張之洞沒有愛國的一顆赤子之心,那中國也許就會不復存在。“漢陽造”于1908年生產,1944年停止,其跨度之長、產量之大超過任何一款在中國生產過的武器。這豐富的基礎怎能不使中國成為強國?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任需努力!”這就是孫中山先生說的一句話。它表現出來的是每一個革命志士對革命事業的鍥而不舍與堅持不懈的追求精神。從貧弱走向富強,從卑賤走向尊貴,沉睡的東方雄獅終于醒了,東方巨人終于站了起來,這無不使每個中國人都感到自豪與欣慰。
我們生活在這樣的氛圍中,那我們怎能不以此為動力呢?
在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時,應該想到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珍惜,要有奮進心。無論是在事業上、學業上……我們應該堅持不懈、努力奮進、持之以恒,創造出一個更富強的中國。
先烈們,你們不畏艱險、敢于犧牲的精神熠熠生輝﹑萬古流芳。我一定會以你們為動力,創造出一個更富強的中國。
【老師點評】:語言平淡,不會描寫,詳略不當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