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作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作文鑒賞學習網站!
讀《為學》有感
讀了此文,給了我很大鼓舞,此文短小精悍,文中寓以深刻的道理。
文中講:“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的確,天下事有難易之分。但為何不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看?題有難易,只要去做,去鉆研,難道還怕不能攻破;事有難易,為何別人做起來能輕輕松松?別人做得到的我們難道就做不到嗎?俗話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相信世上沒有做不到的事。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窮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是啊,難道我們就比不上一個窮和尚?和尚立志南海一游,能達到自己的目的,那我們也能。你立下志,去實現自己的愿望,認認真真去上學,踏踏實實去做事,還怕學不到,做不到,實現不了的嗎?回顧一下,愛迪生當初不也是靠揀破爛兒度日嗎?童第周不是被認為“低能兒”的嗎?那他們為什么能成為偉大的發明家?還有蒸汽機的發明者瓦特,引力發現者牛頓……,他們做為一代科學家,為何能創一代佳績?難道他們高智能嗎?那童第周呢?他們就是靠著這種刻苦鉆研,吃苦耐勞,勇于拼搏的精神去創造去爭取的。他們為何能人窮志不窮?他們為何能踏踏實實去實踐?我們為何不能呢?他們是人,我們也是人。難道我們不及他們嗎?不,上天賜于我們的是平等的,只要我們自己去開拓,去奮斗,就能取得輝煌。
話雖如此,但實際生活中有多少人這樣踏踏實實去做?又有多少好高騖遠之徒去盲目追求?人不能沒有志向,但立志也不能只說不做,譬如我自己吧,我曾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也曾立過志,寫過規章制度,
也曾為自己立過行為規范。但寫歸寫,說歸說,做起來真是千難萬苦。唉,放棄吧,反正有下一次。我想許多朋友也曾有像我一樣的思想歷程吧,其實這是我們自己在給自己做偽裝,在偽裝我們那一顆虛偽的心,在盡力挽回我們所謂的“面子”。讓我們真實面對現實吧,事在人為。
有句詩說“莫問辛勞有多少,耕耘自得新收獲”。是啊,何必去管那些付出。讓我說,事還是在人為,讓我們這些得過且的朋友摘下這虛榮心所拼湊成的面具,丟掉我們我們所謂的“面子”,去樹立自己的理想,去開辟一片屬于自己的藍天吧!
讀《為學》有感 (字數:550)
我很榮幸讀到彭端淑的作品《為學》。故事里講了富僧對貧僧的嘲笑,我們大家只會對他批評,然而大家都忽視了他的慚色。當貧僧從南海回來對富僧說到過南海的事,他有慚色,這說明了他有悔改之意,這是該贊揚的。
《為學》,我一看便像磁鐵似的深深地吸引了我,看了后,我深受教育。愧為立志之始,志為行動之先。因未實現理想,于慚愧之際立志奮發,而獲得成功者,大有人在。
無論中國還是外國,無論當代還是現代,都舉不勝舉。讓我們談談當代吧!當代保爾,張海迪,她躺在病床上,別的病人拿了瓶藥遞到她眼前,問她瓶紙上的英文講什么,可她搖了搖頭,覺得很慚愧。從此,她并沒有自暴自棄,而是激發了她的自信心,使她更努力學習。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張海迪學會了多種外國語言。
每個人以及每個人做的每件事都不是十全十美的,總會有缺陷或失敗的。有些人失敗了一兩次,就失去了自信心,就垂頭喪氣。“失敗乃是成功之母”,對一些有自信的人來說,這樣的一兩次失敗,是他們對成功的補充,給他們多了一次成功的經驗,這樣的失敗,使人們對希望和挫折多了一份自信。失敗了,有慚愧之意是可貴的,這樣使思索、奮斗努力的力量包圍著全身,激發信心,變壓力為動力,繼續前進,讓我們把事情做得更好!
我們作為21世紀的青年們,做錯了事,可貴的是爬起來,有悔改之意,重新改正錯誤;可怕的是不會改,不肯改,越陷越深,甚至跌進萬丈深淵!我們有錯就改,難道不能做到嗎?我們是新世紀的接班人,讓我們用科學技術建設新中國吧!
知錯而愧,以愧促行,能如此,何事不成焉?
學了《為學》,真是發人深思,使我受益匪淺!
《為學》讀后感 (字數:650)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清代學者彭端淑所著《為學》開篇闡明自己的觀點,又用貧富二僧的故事,論證了為學的成敗在于為與不為的道理。讀了這篇文章,使我深受教育。
“有志者事竟成”。一個人天資昏昧,才能平凡,如果他每天堅持不懈地學習,持之以恒。當他干出一番大事業的時候,你會認為他愚笨、平庸嗎?而一個人天資聰明,才能敏捷,他天資很高但不努力學習,難道你還會認為他會成功嗎?
貧富二僧都想去南海,富僧雖也有志向,但一直苦于未能租船,而貧僧立下去南海的志向,就憑一個水瓶和一個飯缽,不惜跋涉幾千里,以堅定的意志,實現了自己的愿望,讓富僧慚愧不已。立下雄偉大志,就要腳踏實地而為之,一味地強調自己的志向而不付出行動,就會一事無成。相反,雖然身處艱難困苦,仍然毫不氣餒,勇往直前,未必不會成功。
從這篇課文聯想到我,一心想把作文寫好,但是總把這件事掛在嘴邊,不放在心里,也不付出行動。這就和彭端淑所寫的那個“富和尚”一樣了,我們要向文中的“貧和尚”學習。俗話說“光說不練假把式”,我們在有遠大志向的同時,也要付出行動。學習《為學》這篇課文,我要從現在開始付出行動,經常練習作文。
通過學習《為學》,使我受益非淺。天才出于勤奮,“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要有遠大的報負,扎扎實實地學好文化知識,勤奮刻苦,堅持不懈,只有這樣,才能學有所成,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材。
遷西三中初一:世同
讀《為學》有感 (字數:650)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也;不為,則易者亦難也……”今天學習了《為學》這篇課文,頗有感觸。作者的話實在太對了,天底下的事情是有什么難易之分,主要就在于你肯不肯去做。只要做了,再難的事情也會變得容易,反而如果你不做呢?那么再容易的事情就會變很難。所以,我們遇事要肯下手,不要“想”,那樣才會有收獲。
這篇課文里作者還列舉了貧富兩個和尚去南海這件事。貧和尚“憑一瓶一缽”就實現了自己的愿望;而富和尚呢?“多年來欲買舟而下”,但到后來還是一場空白。這難道不像我們現實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嗎?記得有一次,我和同學在一起寫作業,忽然看見書上有一道難題。我皺了皺眉頭,心想反正老師又沒叫做,就甭管它。可是我同學卻兩眼發光,就像看到寶貝似的,二話沒說立刻在草稿紙上算了起來。沒過多久,就做出來了。我頓時覺得十分慚愧……
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我們做數學方程組吧。有些方程組看起來很長一串,數字也復里復雜的。多數同學要么就把它們丟到一邊,要么就亂做。可是只要你認真地去思考,善于發現規律,這些方程其實都很簡單。
“想”和“做”,就只有一步之遙,輕輕一躍就可以實現。但為什么人們卻老愛空想呢?難道“人之立志”真的不如“蜀鄙之僧哉”?不,不是的,而是因為“懶惰”這個壞東西在作怪。它催使人們放下手中的工作,盡情享受。這是很舒服,但到后來你肯定會一事無成。所以,我呼吁人們一定要戰勝自己的惰性,用你的雙手,開拓未來,不斷創新。成功永遠屬于勤勞的人!
劍橋三中初一:彭端淑
下一篇: “金玉良緣”——念寶釵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 讀《駱駝祥子》有感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