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作文詞典網 , 一個優(yōu)秀的作文鑒賞學習網站!
與勇氣和智慧同行——讀《魯賓遜漂流記》有感
我一直想從一本書里尋找人生的勇氣與智慧,老天不負有心人,它終于被我在《魯賓遜漂流記》這本書中發(fā)現(xiàn)。那時我的確有一種如愿以償?shù)母杏X。
小時侯,我就幻想有一天自己背著行李,踏出大陸,踏上出海冒險的路,尋找一直屬于我自己的夢,我的世界!可是,那時的我似乎無暇顧及,也無法估計這許多的危險。也許,他——魯濱遜也想不到將會有怎樣的考驗在等著他吧!
我想,是一次一次的探索,使魯賓遜一步一步走出自己的圈子,走向世界。被家人寵著,一點也經不起風雨。有句話說得好:“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我們應該松開那只抓住父母衣角的手,用事實證明,我們可以獨立去闖!只有那樣,我們才能體會到雨后彩虹的美。
我想魯濱遜首先展現(xiàn)給我們的是“勇氣”。他不甘于像父親那樣平庸一輩子,一心向往著充滿冒險和挑戰(zhàn)的海外生活,于是私自離家出海航行,但每次都歷盡艱險。有一次風暴將船打翻了,魯濱遜一個人被海浪拋到荒島上,度過了28年的孤獨時光。
喜歡魯濱遜,他也是因為他在這段經歷中展現(xiàn)的勇氣!他從來都不會逃避、畏縮,而是勇敢地面對。面對著這個荒島面對這野人的威脅,他從來都是抱著“勇著不懼”的心理。我喜歡他的勇氣。勇氣是他的特性,勇氣是他的所有,勇氣是他的目標。他喜歡冒險,這是他獨有的一面。一次又一次的冒險,一次又一次的從險境中掙脫。我想他是在尋找,尋找更多的勇氣,將勇氣視為目標。
我想,除了勇氣外,作者還有向我們展示“智慧”。他孤身一個人,克服了很多常人無法想像的困難,以驚人的毅力活了下來。沒有房子,他自己搭建,沒有食物,他嘗試打獵,種谷子,馴養(yǎng)山羊,曬葡萄干,他還會自己摸索著去做座椅,做陶器,用圍巾篩面做面包。魯濱遜,總會用自己的智慧,將一切問題解決。智慧對于我們來說真的是太重要了。
當然,有些人會問,勇氣和智慧共存,不矛盾嗎?我會告訴你們,當然不。勇氣與智慧是共存的,他們就像你的雙手,缺一不可。與勇氣和智慧同行,園自己的夢,讓夢飛起來!
廣州市荔灣區(qū)真光實驗學校初二:駱嘉銘
《心平氣和的一年級》讀后感 (字數(shù):1500)
今年是我和一年級孩子摸爬滾打的第二年,兩年的“孩子王”自學了一整套克制“手下”的絕招,那就是:猛敲桌子、瞪眼怒視、大喊制勝、家長受訓。這樣一來,咋一看,好象所教班級課堂常規(guī)極好。在為師的我沾沾自喜的同時,卻越發(fā)地覺得自已失去了原有的溫柔,日日暴躁起來了。并且訓斥的次數(shù)多了,就沒有效果了。教學和班級管理就會陷入狼狽狀態(tài),最后山窮水盡、彈盡糧絕、焦頭拉爛額又不得善果。
迷惘的同時,學校發(fā)了《心平氣和的一年級》,規(guī)定要讀,聽說其中有很多頗有借鑒意義的低年級課堂教學文章,于是就懷著學習的心態(tài)打開了這本書,我把讀書后感觸最深的幾點與大家交流:
一、走向“平和”
1、音樂元素的加入。
“優(yōu)美的音樂,能在潛移默化中,將孩子的心靈導向寧靜優(yōu)雅。同時,也使他們對音樂有了鑒賞能力----吃過仙桃的人,是再也不會貪戀爛桃的。”這是薛老師的一段話,每天讓一年級的孩子聽音樂,靜靜地趴在桌上,慢慢地,讓很鬧的孩子終于能坐得住,能靜下來,對盡快適應小學生活大有幫助。
2、秩序從安靜訓練開始。
一年級剛入學的常規(guī)教育很重要,當我面對一年級孩子的時候,希望他們急速地成長起來,恨不得今天上學明天就學會了怎樣學習。但是開學初,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薛老師只強調“安靜”一條,特別注重給孩子營造一個安靜的環(huán)境氛圍。時間長了,孩子們個個都是輕聲慢語、以禮待人,適應了小學的生活。只有靜,才適合讀書,適合思考,適合孩子的成長。培養(yǎng)孩子的靜氣,是家長和教師的共同責任。家長和老師要做到的是:自己先不制造噪音。以靜傳達靜,以靜滋養(yǎng)靜----盡量柔和地和孩子說話。”
3、適當且平和的懲戒。
看云非常重視懲戒的方式與分寸,年幼的孩子們也準確地理解了老師的苦心----“老師罰我們站就是喜歡我們。要不然的話,我們就會學壞,成為壞孩子。”下面是看云與家長的談話:“已經處理過了,你不要聽見孩子們的報告跟著虛張聲勢。沒什么的,該讓你知道的事情我會告訴你,像這樣的小事情,教師已經即時懲戒過的,你最好裝作不知道。被嚴密看管和雙重監(jiān)視的感覺,是很讓孩子沮喪的。只能抵消我的教育效果。
二、讀書品味
“大量地、高品位地讀;自由地、誠實地抒寫;勇敢地、大膽地思考——這,就是我磕磕碰碰一路走來的、越來越堅定的語文學習之道”。這也是薛瑞萍老師的一句話。薛老師在安徽合肥的一座小學任教,是一個愛讀書又愛教書的普通教師。因為愛孩子而做教師,因為愛讀書而教孩子讀書。感動于她的每天大聲朗讀一小時,驚奇于他們那群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薛瑞萍老師認為“一日不讀書,則語言無味,面目可憎。”因此,讀書要從娃娃抓起。當孩子們剛學習完拼音,薛老師帶領她的一群孩子和家長,堅持了大量的課外閱讀。開始了每日一句的日記練習。讓他們盡早培養(yǎng)起良好的閱讀習慣。剛開始要求學生一天一篇兒歌的閱讀量,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完成,優(yōu)秀的學生已達到每日流暢朗讀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水平。正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多讀書,讀好書。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寫作水平也能隨之提高。我想這是值得我們強烈借鑒的。“良好的語感,對于個人來說,不僅有利于文學修養(yǎng)的培植,也可以讓他從談吐到內心變得溫煦優(yōu)雅。”
三、結友家長
學校教育只是鳥的一只翅膀,如果離開家庭的有效支持,那這只鳥將永不會真正飛上藍天。引領家長走進孩子的學校生活,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態(tài)。在薛老師的敘述中,有大量的與家長對話的內容。有的,是電話的記錄;有的,是面對面的交流,有的,是網上的跟帖。而最讓人不忘在這本書中,我認為最精彩的是薛老師在一學期內給家長寫的二十幾封信的是告家長書的做法。按薛老師的說法是給家長的信。每周一封,情真意切。21周,寫了21封信。信中有對學生知識點的強調,有讓家長在家輔導時突出的重點,有對學生學習習慣的指導,有近期班級及學校工作布置。這些信是一名老師對家庭教育作用的延伸,并是老師與家庭溝通藝術的直接證明。其中,大量的對學生的肯定,學生優(yōu)秀的表現(xiàn),如背誦好的人名,寫話好的語句及人名,考試好的人名等等,這無形中是對學生家長的一次鞭策。所以,21封信,涉及到學校,班級工作的所有方面,這遠比口頭的說教更有效,不要問,跟著我來就行,多好。
同時她還要求家長都能寫回信,互相交流,薛老師從中認識到孩子的心理狀態(tài),不斷地調配孩子有效地學習。二十一封信,就是二十一次真情對話,不僅真正調動了家長的力量,也充分展示了薛老師的睿智。
教育是潤物無聲的美麗緩慢的事業(yè);從容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備的心態(tài)。這本書告訴我:學會從容,心平氣和。
讀《心平氣和的一年級》有感 (字數(shù):1500)
胡敏芳老師在骨干教師讀書報告會上推薦的《心平氣和的一年級》,好象一塊磁石,牢牢地吸引了我。想自己,雖然教書已經彈指間有近11個年頭了,可今年突然從六年級的畢業(yè)班翻下來教一年級,心里實在有太多的不適與忐忑……想想上次帶一年級還是參加工作的第一年,那時的我,剛畢業(yè)的小姑娘,渾身是勁兒,也能受得了那份鬧騰。再說,當時的教材是浙教版的老教材,這老教材與新教材的區(qū)別,那可不是說說的。新教材一二年級的內容,都讓我們五六年級的學生汗顏了……自己順順利利送走了一個畢業(yè)班,接手教一個啥都不懂的新一年級,早在暑假,我就感覺不安了!!
班級管理是第一關:高年級的學生,有自律能力,有得力的小干部,有那么一套班級管理方法,不用老師多操心,班級就上軌道了。再加上有學習委員、課代表什么的,對作業(yè),查對人數(shù),都不用老師太費心。可一年級,唉,小朋友和小朋友之間,連人家叫誰都搞不明白,整天就知道跟你告狀:誰又怎么啦!誰打我了!……師生一團糟!但我畢竟不是個新教師了,再說有同辦公室的新教師還要跟我學呢,心里是這樣沒底,但做起來就必須得有模樣。抓好第一次很重要。我在接班前也對一年級小朋友可能會出現(xiàn)的情況進行預測,在他們進校門的第一天就做起了規(guī)矩,整隊、練坐、吃飯、掃地,很多時候是手把手教,多次訓練。早上到校后就直接進班了,教小組長如何快速收作業(yè),連續(xù)一個月里和他們一起吃午餐,教小干部分飯菜,中午和他們一起搞衛(wèi)生,不管是掃地還是擦窗戶,每一個崗位我都一一教過來,平時上課,就是進度暫時會落下也要把課堂紀律落實到位,這一點讓辦公室的老師很是稱道。一個月后,班規(guī)迅速形成,班級像模象樣了。
在工作進行了約莫一個多月后,胡敏芳老師在骨干讀書會上介紹的薛瑞萍《心平氣和的一年級》一書,讓我聽后倍感親切。“心平氣和”這個詞我很傾慕,做人做事能遇事不驚、不溫不火、不驕不躁、不急功近利,這是何等境界啊!同為一年級的班主任老師,薛老師是怎么做到“心平氣和”的呢?我迫不及待地回去,在網上細細閱讀了此書。《心平氣和的一年級》前兩部分特別讓人收益。第一部分“走向平和”敘述的是薛老師小學一年級第一個學期的教學體會,從9月開學到1月期末的來臨,薛老師在孩子們入學開頭的這5個月里,采取的是循序漸進的方法,先讓孩子們不懼怕學習,然后再使孩子愛學習,進入讀書人的角色。這一部分里。薛老師以樸素的語言告訴我們,孩子的心需要細心呵護,任何急風暴雨式的方式都可能挫傷孩子的積極性。第二部分“請跟我來”收錄的是薛老師給孩子家長的信,每一封信都是她與家長的真情對話,都體現(xiàn)了一個教師應有的責任感和愛心。其中不少觀點是非常有益的,如“和孩子一道,安靜地看書”、“培養(yǎng)孩子的靜氣,是家長和教師的共同責任”、“孩子需要你的扶助”、“好孩子是夸出來的”等等,這些都是從理解孩子和符合教育規(guī)律的角度提出來的,對每一個家長和教師都不無啟發(fā)。薛老師一篇篇生動的班級日記讓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這位老師是如何用教育的智慧,平和的心態(tài),博大的胸懷去面對每一個孩子,每一件細小的事。
我是個普通的老師,但怎樣在自己可能的范圍內,做到不俗氣,不急躁,不喜形于色,向學生傳遞一種堅韌、靜氣;一種愛心、耐心;向家長傳達一些更科學、更有效的親子方法及培養(yǎng)之道……當然,我已經在做了:一周一封給家長的信;家長會給家長推薦《美國幼兒園親子公約》;配合心輔站發(fā)動家長寫寫“合格家長征文”……
我要做的也還有許多許多……
感謝胡敏芳老師的讀書報告,給我和好書牽了紅娘之繩,讓我從薛老師身上學到那許多的有益哲理。同時,多看書,多反思,絕對是需要的,讓我們都來做有書卷氣的人吧!
不要喪失勇氣和自信 (字數(shù):450)
勇氣是一個指南針,它引導著你;勇氣是一扇大門,他等待你打開;自信是一扇窗戶,讓你克服心靈的考驗;自信是一盞燈,給你明亮和溫暖。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件事讓我無比難忘,也從中受到了啟示:一次,在體育課上,老師突然決定讓我們跳長繩,這項活動對于膽小的我是一個嚴峻的考驗,但對于其他同學卻是一種歡樂。我膽戰(zhàn)心驚地排到了隊伍里。一個……兩個……三個……輪到我了,我心里無比地害怕:萬一長繩絆倒腳了怎么辦?萬一打到身上了怎么辦?一切的恐懼向我襲來,我進退兩難,不知所措。甩繩的同學看出了我的心思,連忙給我鼓勵,不斷地喊“加油!”也不斷地給我提示。我這才吸了一口氣,鼓起勇氣,跨進繩子里。等到時機到,縱身一跳,又連忙跑了出去。我的心情總算放下來了,終于戰(zhàn)勝了恐懼,戰(zhàn)勝了難關。當我再跳第二次時,覺得輕松多了。 懼怕,只不過是在心里的一個障礙物,我們要克服它,重塑勇氣。當碰見重重困難時,應該克服心理的障礙,要勇敢、堅強,不管這個困難有多大,都要堅持到底,永不放棄,有自信、有勇氣。不怕任何艱難,不怕風雪阻擋,我們要像梅花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我們要做一個有秉性,有毅力的人。 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喪失我們的勇氣和自信,這樣才能使我們走上成功之路。|||下一篇: 讀《成功是翻過遠方的大山》有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 “學雷鋒”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