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作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作文鑒賞學習網站!
《百年孤獨.》筆記
今晚,也許是因為正值月神的小小假期,或是垂老的造物主在他漆金的扶手椅中睡著了,天色灰茫,窗臺上的金魚缸中的魚在雜亂的書卷中孤獨的游著,半渾的水反射著白的乏力的白熾燈光,或許是手中的書的魔法不小心自行解開了封印,小小的房間中充斥著白熾燈混著孤獨后發出的氣味。
也許是長時間沒有讀過這樣的好書,掩卷一睹,時針竟然已悄悄爬過水平線……
書的扉頁上畫著看不甚懂的魔法陣,只認得黑體寫就的“百年孤獨”幾個字獨自寂寞的賞著與他相視的孤單讀者……
小說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在一個與現代社會相隔絕的小村——馬孔多的傳奇而又坎坷的經歷,中故意重復運用“阿爾蒂奧”,“ 奧雷良諾”,“ 雷梅苔絲”等姓名,并制造一個個相互獨立又彼此相互連接的時間體系,使讀者看到一個周期循環好像是不可擺脫的命運一樣的家族歷史:七代人都抱擺脫孤獨的宿愿,卻又最終回到孤獨中,不能自拔。
書中每一位人物都包含著作者深深的創作意圖,奧雷良諾參加了內戰后最終認識到自己的一生都被命運戲耍了——舊統治者和新的統治者一樣昏庸殘暴,保守派和激進派都一樣是不顧民生的混蛋,于是他日煉金子作小金魚,每天做兩條,達到25條時便放到坩鍋里熔化,重新再做。他像父親一樣過著與世隔絕、孤獨的日子,一直到死。第四代的阿卡迪奧第二則清楚的意識到從戰爭中擺脫孤獨感的可笑之處:戰爭只會給人帶來無盡的恐懼。而這兩位參與了戰爭的人的結局也一樣令人深思:奧雷良諾最終也沒能看清他的熱情只不過是他的孤獨,而阿卡迪奧第二則四處訴說他親歷的那場大屠殺的真象——軍警殺掉三千多工人,并用火車把工人們的尸體運往海邊丟到大海,卻被人們斥為瘋子。這點上他的曾祖父與他相似——他的曾祖父——布恩迪亞的精神世界與馬貢多狹隘、落后、保守的現實格格不入,于是他陷入孤獨之中不能自拔,以至于精神失常,被家人綁在一棵大樹上。他們都被周圍的人逼到了孤獨的腳落。
作者運用魔幻的語言,讓讀者看到一幅幅真真假假、虛實交錯的畫面。同時,作者又將大量的印第安傳說、東方神話以及《圣經》典故運用在小說構成中,進一步加強了本書的神秘氣氛。
另外,作家將時間變為一個形而上學的概念,將所有事在一個時刻爆發,如小說一開頭,作家就這樣寫道:“許多年之后,面對行刑隊,奧雷里亞諾·布迪地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短短的一句話,實際上容納了未來、過去和現在三個時間層面,而作家顯然隱匿在“現在”的敘事角度。緊接著,作家筆鋒一轉,把讀者引回到馬孔多的初創時期。這樣的時間結構,在小說中一再重復出現,一環接一環,環環相扣,不斷地給讀者造成新的懸念。
這部書的意義在于其對現代文明的孤獨的批判,作家通過布恩迪亞家族7代人充滿神秘色彩的坎坷經歷來反映哥倫比亞乃至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要求讀者思考造成馬貢多百年孤獨的原因,從而去尋找擺脫命運捉弄的正確途徑。
或許真正的孤獨不是人的孤獨,而是這個社會的孤獨。
那么在這孤單中過活的我們,究竟是被什么所羈絆?記得日本禪宗中有這樣一宗公案:
學生問:怎樣才能擺脫輪回的束縛?
師回:什么束縛了你?
或許真正束縛我們的只是我們自己,只是我們既想孤獨卻又懼怕孤獨的心……
夜色像半渾的水,不知這水中孤獨游著的金魚,是否有福氣只有四秒的記憶來忘記這孤獨。
【老師點評】:感受不深刻
《百年孤獨》讀后感 (字數:1200)
在拉美文學百余年的發展過程中,出現過許多不同的流派:智利詩人聶魯達對人性的思考,委內瑞拉文學家卡斯帕斯對自然和諧美德贊嘆,都曾深深地感染過人們。而哥倫比亞著名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則以其對現實世界魔幻般的思索和訴說,開創了魔幻現實主義這一文學流派,而作者也因之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在剛剛開始閱讀《百年孤獨》時,我們會發現作品中有兩處奇怪的地方,其一是書中訴說的故事大都荒誕不經;其二是作品中人名的反復出現和相同怪事的重復發生。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會有持續了四年多的雨,一個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會因為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間``````但這一切都發生在了這個家族的身邊。更令人奇怪的是,書中這個綿亙了百余年的世家中,男子不是叫做阿卡迪奧就是叫做奧雷良諾,而家族中各種奇怪的事情,在家族的第一代創始人阿卡迪奧直到家族的最后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的身上反復的發生著。聯系到作者的創作年代和生活環境,我們不難發現這象征了什么。
拉丁美洲,這片廣袤的土地,蘊含著無窮的神秘,創造過輝煌的古代文明,但拉美的近代史卻充滿了恥辱與壓迫,血腥和悲劇。自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個多世紀,這片神秘的土地經歷了百年的風云變幻。在作者進行創作的七十年代,幾乎整個拉美都處在軍人獨裁政權的統治下。作者憑借其深刻的政治見解和敏銳的洞察力,發現拉丁美洲百余年的歷史,并不是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而只是一個不斷重復的怪圈。這也就是為什么書中的那些人那些事情總是在不斷重復的原因。
作者在《百年孤獨》中用夢幻般的語言敘述了創業的艱辛,文明的出現,繁衍與生存,愛情與背叛,光榮與夢想,資本主義的產生,內戰的爆發,壟斷資本主義的進入,民主與共和之爭等足以影響拉美的大事,卻讓他們集中發生在一個小小的名叫馬貢多的鄉村中。把布恩迪亞家的每個成員都深深的牽扯了進去。在故事的結尾時。家族的最后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閱讀了記載這個百年世家的命運的羊皮卷后說:“這里面所有的一切,我都曾經看到過,也早已知道!”作者正是借這個總結性的人物之口,表達了自己對拉丁美洲百年歷史的看法,即近代拉美百余年的歷史是重復的,拉美的發展和歷史進程都停滯不前。
老布恩迪亞,即家族的創始人,和他的妻子烏蘇拉,帶領他們的親眷和朋友歷盡艱辛來到了一片廣闊的新天地,那個時候這片未開墾的處女地尚未命名,而這片新天地的主人,也從未想過要確立統治者來管理這里,他們過的是一種類似于自給自足的生活。他們經歷了創業的艱辛也體驗到了收獲的歡樂,他們為這片土地帶來了文明并為他取了名字:馬貢多。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老布恩迪亞漸漸的喪失了對未知的好奇和探索的勇氣。不只是由于自己預感到了什么還是只是單純的無意義行為,老布恩迪亞開始在自己的實驗室里做起了金屬金魚,但是他每做到二十條就熔掉他們重做。這象征著他所開創的馬貢多,乃至整個拉美的近代史,從一開始就陷入了循環的怪圈中。
阿卡迪奧和奧雷良諾是家族的第二代,可是這兩個人卻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阿卡迪奧幼年時即與馬戲團出海,十余年不歸;而奧雷良諾則走上了軍人的道路,并掀起了幾乎影響全國的內戰。而內戰的起因則是由于政府將強行管理馬貢多這個“世外桃源”。這象征著在文明的初創后,即開始了對壓迫的反抗。奧雷良諾,即書中的布恩迪亞上校,是一位有著傳奇經歷的人,他帶領部下經過無數次戰斗,終于使政府坐在了談判桌的對面。可是他所爭取的和平很快即葬送在下一代手中。當他發現這一切時已經錘垂老矣。他打算再次戰斗來捍衛人們的自由卻發現自己已經力不從心。終于他也陷入了循環燒制金魚的怪圈中。
家族一代代的承傳著。美一代的成員都經歷了歷史長河中波濤洶涌的時刻,又漸漸的老去,第三代的阿卡迪奧曾見證了壟斷資本的興起和剝削的兇殘。而之后的奧雷良諾則見證了自給自足的農業在這片處女地上最后而短暫的繁榮。原始的繁榮很快就結束了,取而代之的是壟斷資本主義的侵入和自給自足的消亡。當家族的男子死去時,這個百年世家很快陷入了衰敗,直到家族的最后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在羊皮書卷中發現這一切只不過是家族不可避免的宿命,是永遠也走不出的循環,才恍然大悟。而這個百年世家也終于在這個世界中完全消失并再也不會出現。
家族中的另一個貫穿始終的人即是烏蘇拉,她從未看過羊皮書卷,卻遠比所有人都先知先覺。早在羊皮書破譯之前,她就曾經在內心中對自己說“這些事情在他們發生之前我就曾經見過,也早就知道”。這個智慧的人象征了什么?是普通的人有著永恒的智慧,抑或是歷史循環的真諦?只有作者知道。
《百年孤獨》是一部有趣的作品,她沒有波瀾壯闊的情節,故事的發展更是令人費解。擔當你讀完他,掩卷長思,你卻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歷史的重復。對拉美的孤獨百年的思考。并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我想,這也是這部作品如此引人入勝的原因吧!
【老師點評】:不能聯系實際
快搜